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

Wii进入老年人市场

这是个相当有趣的想象,越来越的老年人退休俱乐部开始加入到这个神奇的游戏机俱乐部中来,你甚至可以在这些场所看到他们正在热衷于各项Wii的虚拟运动会,你还可以听到他们在讨论如何挥打,如何在使用手柄之前烘干你的手,不至于手柄滑落伤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老年人,以及那些退休的人群,更需要Wii,而这也表明,老年人市场是个巨大的商机,无疑,Wii走在了前面,或许这些人会给他们的孙子也买上一套,而之后这些孩子们的童年中就会有这些美好的记忆,你说呢?

via engadget

IwfWcf:其实细想之后也不难理解,老年人无法做很剧烈的运动,而传统的游戏机又无法令他们体验到亲身参与的快感,而Wii的内置运动传感器的无线手柄就满足了他们亲身体验的愿望,同时又无需耗费过大的体力,这无疑是Wii能吸引老年人的最大原因,其实这也是Wii最吸引玩家的一个功能,连我都准备在暑假去买一个Wii过过瘾了。而且这也将拉近老年人与青少年之间的代沟,或许哪天我会和我爷爷一起打场保龄球赛呢。现在有许多老人因为儿子孙子不在身边而十分寂寞,如果Wii能吸引他们回到自己身边,和自己一起游戏,相信他们将十分阔绰地购买Wii,并且会吸引一同游戏者也购买Wii。正如前文所说,老年人市场拥有巨大的商机。

Google更多产品页面更新

今天当我打开Google首页的"更多"链接时发现"More Google Products"这一页面已经改版(如图),这次改版新增了不少Google正在推广的服务以及对服务的分类进行了重新调整,新的分类更加详细和具体,我推荐大家都尝试一下这个页面中的服务,个人感觉都是一些很不错的服务。

Google Maps提供即时交通状况显示

Google继昨天更新Australia Day时于悉尼港所拍摄的高清图像后,今天又有新动作--在Google Maps上增加了一个"Traffic"按钮,点击后将提供即时交通状况显示。

Google Maps这次提供了美国多个主要城市的即时交通状况显示,比如纽约。你只需要选择地图模式或混合模式,再点击"Traffic"按钮,Google Maps即可以绿、黄、红、灰四种颜色显示不同的交通状况:

绿色表示路面行车速度可达50英里/小时以上;
黄色则表示25至50英里/小时;
红色表示低于25英里/小时;
灰色表示路段的交通状况不可用;

via Ken

IwfWcf:Google Maps的移动版早在去年7月就已提供这个功能,不过个人认为Google Maps提供这个功能没有多大用处(难道是给交通部门用的?),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用到这个功能一般是在开车出行的时候,而这种时候一般都是使用手机才更为方便(虽然笔记本电脑很便携,但我很难想象开车的时候笨拙地操纵笔记本电脑,搞不好还得出车祸......)。

Google新型的AdSense视频广告(gadget形式)

Google最近在视频广告方面有不少动作。继在搜索结果里直接插入了视频Plusbox后,又推出了新型AdSense视频广告。不难预测,Google的视频广告以后将会越来越常见。

这是在一篇关于Gmail的文章里发现了Google测试中的新型AdSense视频广告,上面是当时的截图。这是一个新型的AdSense视频广告,尺寸为300x250。它以Flash gadget的形式显示,里面除了有文字内容外,最显眼的是会显示来自YouTube上面的Gmail官方推广视频,尺寸为250x200。除些以外,这个广告里还包括标签,点击其中的"Secret Tips"即可显示Gmail的一些常用技巧。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广告是按展示计费,还是按点击计费。

这样的广告所包含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格式的AdSense广告都要丰富。Google现在已经和多个媒体巨头签订了合作协议,以后投放在AdSense上的视频广告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无聊的时候看视频广告解闷......)。

via Ken

IwfWcf:看来Google是选择直接在视频Adsense中推广视频广告?看来之前我对于文字Adsense和视频Adsense的整合的猜想落空了,我主要是想看看Google如何用其天才创意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不过我现在对于视频广告的发布平台(如是否统一使用YouTube发布?如果是这样那YouTube的霸主地位将更加巩固了,不过服务器也将因此承受更大的压力。不过无所谓,Google的服务器是世界最多的......)和计费原则(是点了以后就计费还是要看多久才计费,以及是否会根据看的时间调整计费?不过个人猜想应该是点了就计费吧)。

Google Rebang揭开面纱--谷歌热榜

昨天Philipp报道了Google在其官方robots.txt文件里加上了与"Google Rebang"相关的内容,因此猜想"Google Rebang"有可能就是Google的新产品或服务。可惜昨天在访问google.com/rebang时,Google忽悠地转向至大学搜索页面。

今天这个谜底揭晓了,我们所讨论的"Google Rebang"其实就是"谷歌热榜":

http://www.google.com/rebang/home

Google_rebang_real2.gif

点这里看大图

"谷歌热榜"其实就是在Google Labs里的代号为"排行榜"。这是谷歌为中国用户推出的中文搜索排行榜,就像百度的"中文搜索风云榜"。这又将成为Google SEO的一大工具了(提供热门关键词)。

:如果你访问上面的链接无法打开"谷歌热榜",请尝试下面的地址(不过我用这个地址也无法打开):

http://www3.google.com/rebang/home

补充:由于这个产品当前未没有正式发布,所以无法保证它能正常访问。如果你遇上404错误,不妨多试几次(via Ken)。

Google Maps已更新Australia Day时于悉尼港所拍摄的高清图像

还记得Australia Day的时候Google专门派飞机到澳大利亚拍摄高清卫星图片吗?那时候在澳大利亚的人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广告创意,摆出了许多有趣的造型希望能醒目地出现在Google Maps中。

Google已经兑现之前的承诺,将当日所拍摄到的高清图片更新上了Google Maps,并且给所有提交了邮箱的用户发了邮件通知。Google给出的一个例子:

http://maps.google.com.au/maps?z=18&ll=-33.848788,151.210644&t=k

如果你当天也在澳大利亚,不妨找找看你是否被Google的飞机拍了下来,如果找到记得告诉我哦。

补充1:找到了几个地方,看起来人挺多的:

补充2:在Google的邮件里,有以下演示链接:

Queenscliff Bay
Shark Bay
Bondi Beach
Manly Beach
Luna Park
North Bondi
Helicopter
Tall ship
Fort Denison
Circular Quay

via Ken

Feed订阅数过百

这是我开博以来第一次Feed订阅数过百,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继续Blogging的动力。不过很遗憾的是3个月后我将要参加一次被我父母和老师认为是很重要的考试,因此可能这段时间的更新的频率会下降,但为了保证文章质量我将不会为更新而更新,希望各位理解。

好像在我采取某些强制措施(指修改头信息使浏览器只能侦测到我用FeedBurner烧制的Feed,以及修改css中的feed部分代码使页面下方的订阅帖子只出现在post中和订阅代码部分只提供FeedBurner订阅)之后我的Feed订阅数呈阶梯状上升(当然,还要归功于Google现在会主动返回订阅服务的订阅数,Google的订户占了我所有订户的42%)。

这么做的原因一来是方便我统计Feed的信息,二来是FeedBurner包含了我的每日del.icio.us列表,我希望能和读者一同分享一些我觉得不错的文章或有趣的文章。因此我希望如果是通过http://iwfwcf.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http://iwfwcf.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alt=rss来订阅的朋友订阅我的FeedBurner烧制的Feed。当然,如果你不希望看到我的每日del.icio.us列表你可选择订阅http://iwfwcf.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http://iwfwcf.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alt=rss这个BlogSpot的默认Feed。

2007年2月27日星期二

Creative Commons 3.0 正式发布(Upadte:补充更新说明)

creativecommons_v3.jpg

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v3.0许可授权正式于当地时间2月23日公布,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via Solidot

其中主要的变动和更新如下:

- Separating the "generic" from the US license
- Harmonizing the treatment of moral rights & collecting society royalties
- No Endorsement Language
- BY-SA - Compatibility Structure Now Included
- Clarifications Negotiated With Debian & MIT

更为详细的信息可以参看 Creative Commons 官方 Blog 的相关文章(via hung)。

PS:本Blog已使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进行授权,现有作品将使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进行再授权。

Update:补充一个关于rel=”license” 属性的说明

当你链接到你的许可,如:

<a href=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3.0/ rel="license">Some rights reserved</a>

这可以保证你的内容可以被Google的高级使用权利搜索选项找到(包括RDF元数据摘录没有必要被Google发现,因为CC仅仅被我们自己确认)。

via Google Blogoscoped

Google Adsense官方征求中国用户意见:您支持AdSense支付本地化吗?

Google AdSense是站长实现网站盈利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同时它的收款步骤也很繁琐。别的不说,光是50美元要收PIN码验证、100美元才能支付,以及最终收取支票再去银行托收美元,最后还得把美元换成人民币,这种种步骤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令站长们感到沮丧。最麻烦的是由于中国的政策问题,在部分地区托收美元后还有一个很长的冻结期,要拿到一月份的AdSense收入,往往已经是三月份以后的事了。

一直以来,中国的AdSense用户都强烈要求Google在中国根据国情办事,能推出比较方便中国用户的支付方式,比如,通过银行使用人民币直接转帐。几乎在每一次AdSense、AdWords高峰会或谷歌高层与用户的见面会上,都有不少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只可惜直到现在,还是不见Google官方有什么实质行动。

现在AdSense中文互助论坛上已经由Google官方发起调查,公开征求中国AdSense用户对于AdSense支付本地化的意见。内容如下:

【舆论调查】您支持AdSense支付本地化吗?

如果AdSense支付本地化,您有什么意见,对您有什么影响?包括支付币种(人民币),本地支付相关规定,支付方法等。

虽然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调查,但也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Google已经在考虑是否将AdSense支付方式进行中国本地化。作为AdSense用户,如果你希望AdSense的支付方式本地化,就应该直接向Google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Google的确是会听取用户意见的。

via Ken

IwfWcf:即使收款步骤简化了,但想用Adsense在中国赚钱还是困难重重。别的不说,就是广告的单次点击,英文站点和中文站点的价格差距就很大。而且在中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特别多,看着你的站点不爽,就狂点你的广告,造成Google认为你作弊,害得你得花N个小时与Google解释,要不是你那少得可怜的100美元广告费可能就得这么白白断送了。因此我是懒得去搞Google Adsense的,反正在我的Blog是赚不了几个钱的,而我也不缺这点钱,指不定还会破坏用户体验,可谓得不偿失。不过要是这事成了,也算是Google 中国的一项本地化服务吧,只是但愿这次Google 中国不要那么运背,又被某些别用用心之人造谣

小议Google通知含恶意代码站点的站长的新方法--通过Email通知站长

Google的部分搜索结果会标识出包含恶意代码的站点,而即使没有在搜索结果中标示出Google也会对这部分站点进行惩罚,但并非所有包含恶意代码的站点都是站长自己放上去的,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站长就是存心不良,想通往网站来盗取用户隐私或造成破坏之类的心理变态。

2.站长是一天真无邪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在网上看到一段被别人推荐的代码,不经任何思考就加入了网站的代码中。恩,有句名言“智商低不是你的错,但出来搞网站就是你的不对了”,别误会,纯粹恶搞,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

3.站点被黑了,但站长由于种种原因并不知道甚至知道后也没发现被增加了恶意代码。

对于有恶意代码的站点,Google现在会通过2种方式尝试让站长获知,进行整改后可通知Google,让Google取消对站点的惩罚。

1.这个是以前就存在的,如果你通过Google Webmaster Tools提交过sitemap给Google那Google Webmaster Tools中将会有相应的提示出现提醒你的站点中有恶意代码。

2.这个是新增的,通过E-mail联系站长。虽然Google未必有足够的资源来找到站长的Email地址,它也会试着向那些常用的Email地址寄去通知,比如Webmaster@yourdomain.com,或者admin@yourdomain.com,之类的地址,同时因为Google也是域名注册商,它通过获取域名的whois资料来得到站长的Email地址(via David)。

毕竟使用Google Webmaster Tools的站长还是少数(甚至使用Google Webmaster Tools的站长可能也只是提交一次sitemap后就不再使用了),所以相比过去只能在Google Webmaster Tools中看到提示,这无疑是一大进步,而且Google的方案成功率一般还是比较高的。

不过我认为随着现在使用网站托管服务的站长原来越多,Google的这一方案就变得不够全面了。例如我是使用BlogSpot来托管我的Blog,但如果发邮件到admin@blogspot.com或Webmaster@blogspot.com很明显我是我不可能会收到的,但因为BlogSpot是Google自己的服务,所以Google应该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通知用户,但对于那些其它BSP提供商和网页托管商的用户就没有办法知道了。

有一个方案是收集网站主页代码中包含的邮件地址,但由于现在垃圾邮件肆虐,很多人都不敢直接使用纯文字的邮件地址(即username@domain.com)而是使用诸如user(at)domain.com/user#domain.com或ASCII码/图片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邮件地址,这给垃圾邮件发送者收集邮件地址带来了困难的同时也给Google收集邮件地址带来了困难,因此这个方案也无法很好地解决。

我暂时没有想到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方案欢迎在评论中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许可协议并注明出处。

Google 中文 翻译onebox升级

节前,Google(谷歌)网页搜索翻译 onebox 升级,升级后的翻译功能中、英文词汇量都有了多倍增长。用户只要方便的在希望翻译的词语前加上“翻译”、“fy”、“FY”、“Fy”或者“fY”就可以了。整合应用,希望能更好的帮助用户通过一个搜索框最快、最聪明的帮助用户找到需要的信息。

fy 三人行必有我师

via Google 黑板报

IwfWcf:我补充一些资料,这次的翻译数据提供商是金山词霸(相信大家看了图片都知道),而且不仅在Google.cn上应用,Google.com上的中文版也应用了金山词霸的数据。而Google 中国官放给出的这一句子我用Google 翻译的“中文到英语 BETA”翻译出来的结果是“Three firms must be my teacher.”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我估计是金山词霸内置了这一句子的翻译,Google 翻译的作用应该体现在一些未知词的翻译上。顺带一提,更好玩的事情是我用Google 翻译的“英语到中文(简体) BETA”翻译“Three firms must be my teacher.”,结果是“3家公司必须是我的老师.”;如果将“Two heads are always better then one”用“英语到中文(简体) BETA”翻译,结果则是“两国元首总是那么美好”。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初我对于Google翻译的新功能:推荐翻译的评价,“相信看到这个翻译,你也会认为无论如何这个功能至少不会导致Google 翻译的质量下降。”而且我现在也确信Google作出的这一改变确实是有意义的......

2007年2月26日星期一

Google Plusbox再增新成员--Google Video Plusbox


当用Google搜索“nightwish videos”、“Razvan Antonescu”的时候,出现了这个视频的plusbox*(不要管在截图上的那些蓝色链接条,那来自Firefox的扩展)。在一段来自Google Video的视频旁边,有一个加号图标和“show video”的链接;点击链接就会滑出来一个视频窗口。我不能重现这种搜索结果,因此这应该是个在测试中的新功能。

这是在现有的地图财经的plusbox之后,又一个聪明的办法来集成另一种形式的内容。这对懒汉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你不用去弄明白哪个特殊的搜索引擎最适合你。

via Google Blogoscoped

如果Google的目标是创造整合所有搜索服务,那在未来我们也许将看到为音乐(好像目前的音乐搜索的实用性不高,相比这一点,百度的MP3搜索确实值得借鉴)、图书、或者Checkout购物网站所提供的plusbox(这个更可能出现在广告,而且目前有实例)。

*由于Google onebox是在搜索结果顶部的一个特殊的结果,所以plusbox(或者plus box)是指集成在搜索结果中的结果。关于Pluxbox的详细介绍请看这篇文章

IwfWcf:或许随着Google整合的服务太多还得推出一个Minusbox(即把Pluxbox和Onebox隐藏,好像我很无聊)?不过至少目前我还不需要担心这些plusbox会影响Google一贯简洁的风格,不过我可不希望Google搞得像Tencent的QQ那样得出第三方Lite版,相信Google比我更清楚这一点,所以我也不必操心了(汗,我太无聊了)。可惜原文没有提到这个Pluxbox对网页载入速度造成的影响大不大。不过正如我之前所表示过的,我更感兴趣的是Google在Google Video和Google搜索结果中如何处理视频广告的问题(这个毫无疑问会对网页载入速度造成影响,而且对降低用户体验)。

2007年2月25日星期日

鲍尔默先生,请拿出证据--鲍尔默的大嘴巴终于惹祸了?

这是一次真正的挑战,Showusthecode.com,正如名字所言,在一封公开信中,它请求Linux世界中的每一位技术领袖,对Linux进行投资的众多公司,一起来反抗和要求Steve Ballme拿出证据,向世界展示Linux在哪些地方侵犯了微软的知识产权。自从Novell-Microsoft进行合作以来,他数次声称Linux侵犯了微软的知识产权。如果微软回复了这次挑战——截至日期5月1日——拿出了证据,那么Linux开发者们将修改这些代码以便使其仍然成为一款自由(free)软件。如果代码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会告你诽谤,微软是个骗子。如果这次挑战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鲍尔默先生却始终保持沉默,那么Linux开源社区和开发公司会认为是默认了,微软确实是个骗子。

via Solidot

IwfWcf:本Blog将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孰是孰非5月1日揭晓,估计鲍尔默先生现在正在为自己的大嘴巴懊悔不已,正在拼命地叫Microsoft的程序员伪造一个侵犯Microsoft专利的Linux版本?这正应了一句广东老话“野可以乱食,说话吾可以乱讲”,意思就是东西可以乱吃,但话不能乱说。对了,Linux好像也一直指责Microsoft侵犯其知识产权,不知道鲍尔默先生会不会要求Linux也拿出证据呢?不过应该不可能吧,要是能拿出来就是违法反编译Windows了。

滚轮鼠标--Cylo 3style mouse

Cylo's 3style mouse

Cylo 3style mouse是一款很有意思的小鼠标,它最大的特点是极其小巧,它的外形很像第一代iMac的小玩具鼠标,但这玩意儿可不只是小巧那么简单,它将鼠标整个都变成了一个滚轮,按钮变成了附属品,在上面一按就是左键,在侧边按下则是右键。

显而易见的,你在滚动网页和文件上会更加便利,也不会失去原来鼠标的移动性。事实上,在搭配上面的切换按钮后,你可以非常简单的在2D甚至3D的世界里遨游,只要软件有支持一般的滚轮功能即可使用。不过我们还要等一阵子才能够看到它上市

via engadget

IwfWcf:相信那么小巧的鼠标推出之后应该会很受女生的欢迎(会不会太小了要改为面向儿童?)不过这个鼠标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推广的地方:它大大简化了传统鼠标的操作(尽管已经很简单了),这对于老人(这里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和幼儿等初学电脑的同学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

Google官方对NOINDEX、NOFOLLOW、NOARCHIVE及NOSNIPPET等Meta标签的使用定义

网上有不少这类说明,但由于这是Google官方的定义,所以还是转发一下

简单地说,Meta标签即内嵌在你网页中的特殊的html标签,它包含着关于你网页的一些隐藏信息,能让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你的网站内容的种类。比如Yahoo!的NOODP Meta标签,作用就是防止搜索引擎调用ODP上面的描述性语句。

Google所支持的Meta标签也不少,比如Google官方讲解的就有NOINDEX、NOFOLLOW、NOARCHIVE及NOSNIPPET。如果你对Google的长篇大论感到厌倦,SEL给出的简洁版则容易记住得多:

NOINDEX:告诉Google不要索引含此标签的网页。但根据实际经验,Google并非100%遵守。
NOFOLLOW:告诉Google不要关注含此标签的网页里的特定链接。这是为了解决链接spam而设计的Meta标签。
NOARCHIVE:告诉Google不要保存含此标签的网页的快照。
NOSNIPPET:告诉Google不要在搜索结果页的列表里显示含此标签的网站的描述语句,并且不要在列表里显示快照链接。

via Ken

IwfWcf:基本上没发现和网上的版本有什么出入,不过最近我的DESCRIPTION Meta标签好像失效了,谁知道原因麻烦告诉我一下。

Google 搜索结果中的Adwords本地广告

准确来说是Google Onebox中的本地搜索模块的Adwords广告,但如果用这个作为标题太长了......

这是Frank搜索利兹比萨显示本地([英国哈罗盖特市/利兹市], UK) 广告。 这是新特点吗,还是Google的本地商业中心典型特点之一?

via Google Blogoscoped

IwfWcf:Google会不会在真正的本地搜索中也添加Adwords广告呢?如果要添加应该加在哪呢?地图中?按鼠标坐标显示还是关键字显示?汗,怎么有点像内文广告......我的理解是Google目前尚未在许多服务中添加Adwords广告是因为它尚未找到广告盈利效果与用户体验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

YouTube的新功能:AudioSwap--替换视频背景音乐

YouTube的实验室TestTube是YouTube官方用来测试新想法及新功能的一个地方。继前阵子推出Streams(一个允许你在观看YouTube视频的同时进行实时聊天的功能)后,近日又发布了一个新功能:AudioSwap。AudioSway可以替换视频中背景音乐,不过可替换的视频只局限于用户自已上传的文件。

AudioSwap的使用方法很简单。用户在YouTube登陆后,在My Video界面中,点击想要替换视频右边的"Replace Audio"按钮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YouTube提供了大量的背景音乐(目前还无法自行上传),当选择完后按”Publish”按钮就完成了。

2007-02-24_123456.png

via Riku

IwfWcf:YouTube很好地继承了Google的创新风格啊,日后的网络视频将不仅仅是用于用户观看,也许将像现在硬盘中的视频文件一样,也可让用户发挥创意,进行各种视觉效果和音频效果的DIY了(目前也有Web 2.0站点提供相关的服务,但是功能尚未完善,只能进行很简单的处理)。

2007年2月23日星期五

胡扯Google中国本地化

今天Philipp写了一篇Google China Auto-Suggests,阅读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只前一直在说Google的本地化做得不好,但我发现我之前对于Google的本地化做得不好的诠释有问题,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

之前有一种观点是Google中国在以外国人的思维经营Google中国,因此其本地化是失败的。而我则误解为Google中国只是把Google在硅谷的企业文化照搬到中国,而并没有理解为Google在开发本地化产品时的开发思维实际上是按照外国人的思维来进行开发。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Google中国推出了搜索提示后在中国骂声一片,但Philipp却抱怨Google工程师为什么只把这个放在Google中国上而不是Google.com上。难道是相对其它语言来说,搜索提示对中文更有用吗?

可见Google中国开发团队开发的产品更适合外国人使用。撇除我在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惯中所提及一些毫无根据的指责外,有一个指责确实是有其合理性,就是搜索提示功能确实会对部分中文输入法的默认设置下的选词造成干扰。这点显然使用不需要选词窗口的英文输入法的外国人更适合这一功能,估计这也是为何Philipp没有发现这一缺点的原因。我相信Google中国的工程师们在推出后也应该接到了大量的反馈表示这一默认设置的不合理,但可能碍于这是目前Google中国最有特色的本地化服务,只好继续保持其默认启用的状态。

但除了Google中国的工程师们在进行本地化时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用户的习惯这一原因外,还有一个造成Google本地化迟迟没有进展的原因是中国用户的特殊性。

中国用户的这一特殊性体现在中国用户身处于一种伪民主统治下却在网络中追求所谓的民主,换句话说就是愤青特别多(不管是典型还是非典型)。具体体现在众多网民对新浪博客的m、u后缀域名的区分感到十分不满。新浪在巨大的压力下推出一个赠送VIP域名的活动,规定只要在2月12日前博客上发表3篇以上文章即可获得一个新浪博客的二级域名(即http://blog.sina.com.cn/username),众多网民认为这是新浪的进步。但我不禁对新浪此举感到十分不满,这分明是有预谋的行动。从最初新浪就应该和其它BSP一样大大方方开放二级域名,但新浪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目的就是通过网民的舆论来对其进行宣传,接着再像现在这样推出所谓的VIP域名活动,加速推广新浪博客。我最反感的就是这种活动,要开放就开放,还搞什么限制条件(尽管并不难),好像这是什么希罕的功能似的。尽管新浪博客采用这种如此不民主的策略,但却成为了中国用户占有量最多的BSP。而叫嚣这种区分域名行为不民主的大多数还要是新浪博客的用户。

我对新浪博客的这些用户十分反感,你在新浪注册用户的时候就应该发现新浪博客的这一特点,但你却自己犯贱继续在新浪Blogging,而不是选择更换一个BSP或打造自己的独立Blog,之后又继续免费帮新浪宣传,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新浪的枪手(或许你就是,那我会对你表示理解)。

中国用户这种复杂的心理相信是众多外国企业在中国水土不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何在中国马云、周鸿伟等流氓反而能成功,他们抓住了中国用户的这种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特殊心理加以利用,造就了中国市场的这一本土创业成功的奇迹。因此我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一个事实:在现阶段,Google中国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是不可能"Don't be evil"的,事实上Google中国早已"evil"了,但"evil"得不够全面罢了。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许可协议并注明出处。

Google的娱乐服务:Google Percent


(免责:因为我没有坐在Google总部,所以这篇文章有点推理性质。)

Google通过他们的内部网(叫做MOMA)为雇员提供不同的工具。例如,输入“m”(也就是http://m,或者从外部输入http://m.ext.google.com,友情提示:经测试这个网址无法访问但和GFW无关),就能直接进入你的邮箱,输入“calendar”就能进入你的日历。这个特定的工具更有意思:作为一个Google的雇员,当你键入“percent/yourname”,就会进入一个“G%gle”站点,从这里接入Google的内部员工数据库……告诉你有多少雇员比你新!(看上面图片中的“现有的16000个雇员中的n%比某某在Google的时间短”——为所有那些黑方块表示歉意。)就像页面上说的……“这项服务只以娱乐作为目的。”

via Google Blogoscoped

IwfWcf:其实个人感觉这个服务挺无聊的,不过既然建立在几乎所有用过搜索引擎的人都搜索过自己的名字(包括我,而且我连网名也搜索过)的基础上,这项服务的价值也还是有所体现的......

2007年2月22日星期四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的图表功能即将推出?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Google文件及电子表格)在两周前推出了多国语言版,但我们发现,它在功能上并没有什么改进。比如一直以来大家都非常想它增加图表制作功能,以进一步及微软的Excel竞争。

趁着Google Apps整合了Docs & SpreadsheetsGarett Rogers最近又开始挖代码了。这一次,他挖出了更多与图表功能有关的代码,比如:
_C[12] = ('Pie');
_C[13] = ('Columns');
_C[14] = ('Bars');
_C[15] = ('Lines');
_C[25] = ('Scatter');

这些代码预示着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的图表功能"即将到来",尽管确切的时间除了Google外,谁也无法确定,就像传说中的Google Powerpoint--Google Presently那样。不过这次,图表功能即将到来的迹象更加明显,因为Google已经把相关的文件制作完毕并且放上线了,比如: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client/js/3407067899-charts_messages_en.js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client/css/4113760572-charts.css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client/js/1007096872-trix_main_messages_en.js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client/js/265703611-trix_main.js

IwfWcf:正如我在小议“捕风捉影”中说的,用代码来推测厂商未来产品、策略的方法准确率极高(特别是对于Google而言),希望各位Google Fans多多发扬这种精神,把此发扬为Google的一种特色文化。

Google Apps整合Docs & Spreadsheets 正式推出收费版

正如我上次报导的那样,Google于今天推出了整合了Docs & Spreadsheets的Apps收费版,并且把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改名为Google Apps,且允许用户免费试用Google Apps收费版直至2007年4月30日。和我预测的一样,Google Apps保留了免费版,所以各位免费用户不必担心。

Google决定对Apps收费版实行50美元/用户/年的收费:

google_apps_fee.gif

要试用Google Apps收费版,你需要一张信用卡,但如果你在2007年4月30日前取消这项服务,那么Google将不会对向你收取任何费用。Google Apps收费版除了容量由2GB增加至10GB外,另外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包括向收费版用户提供24/7的电话服务及Gmail 99.9%正常运行时间保证等。免费版(即标准版)和收费版之间的具体差异可点击这里查看。

现在只有英文版的Google Apps才推出了收费版,其它语言版本包括简体中文在内,还是老样子。

via Ken

IwfWcf:由于买域名要备案什么的(等同实名),而我之所以不开独立Blog的原因就是不想备案,所以一直没买,但也因此一直没机会试用Google Apps,最近cn域名的价格十分低,越来越有一种买域名的冲动......

Windows Vista 官方兼容性与认证列表发布

Windows Vista 部署工具环境完成和发布兼容性列表已经发布,包括108个“Vista certified”应用程序和683个“work with” Vista 程序。该数据可利用于:

  •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64-bit edition
  •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 Windows Vista Ultimate 64-bit edition
  • Windows Vista Ultimate
  • Windows Vista Business 64-bit edition
  • Windows Vista Business
  •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64-bit edition
  •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64-bit edition
  •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 Windows Vista Starter

值得注意的是,100多款微软软件参杂其中,他们基本上都是“Vista certified”应用程序……另外,这里大部分都是新版本程序,低版本号的程序可能无法正确兼容。

查看:Applications that have earned the "Certified for Windows Vista" logo or the "Works with Windows Vista" logo [中文版]

via 似水流年

IwfWcf:本人连看的动力都没有,我在今年7月份之前基本上不可能会用上Vista,虽然本人一向自誉有白鼠精神(我也就读于白鼠班),但对于操作系统由于有太多过于惨痛的经历,本人已放弃以白鼠身份使用操作系统。

Google 图片搜索结果页面布局恢复原貌


旧的页面设计回来了

Google图片搜索最近的一次改版把图片的大部分信息都隐掉了,只有当你把鼠标指针放到图片上时才会显示出那些信息。Google好像在页面设计上退后了一步,现在所显示的布局变成了旧式的……

不确定这是有意的还是一个Bug——通常Google通过一小部分用户来测试新东西,然后或者永久地放弃,或者永久地上线。是用户的抱怨太多,还是一些在Google总部的大Boss认为新的设计太烂了?我个人更喜欢旧的(目前所使用的)设计,虽然我觉得Google也许已经去掉了一些图片信息(比如图片的大小)。新的设计还有一些潜在的“公平使用”问题,因为只有当你把指针放到图片上时缩略图的源才会显示出来……另外,我相信显示域名对于快速的导航搜索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via Google Blogoscoped

IwfWcf:我更喜欢新的(也就是现在时的旧的)图片搜索布局,正如我在Google图片搜索结果布局改版中提及的,我认为Google图片的新版设计(定义同上)更符合Google的风格:简洁最美。我对于网页会对域名有所着重,但对于图片不会。我对于网页的域名的着重主要是力图过滤一些未知的可能带有病毒和广告的页面,而对于图片则完全没有必要,和Philipp的观点不同,我反而认为有域名的显示反而会对我对图片的判断的公平性造成干扰。

顺带一提,大家如果想看看其他人对Google 图片搜索布局恢复原貌的意见可以到Philipp的原文上查看,你也可以投上自己的一票。目前的结果是支持Philipp的观点的占了69%,支持两种设计都不错的占了19%,支持我的观点的占了11%。不过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似乎并非Philipp的观点,而是因为隐藏后无法得知图片尺寸等因素所造成的,看来我使用图片搜索的次数太少,没有感觉到。

2007年2月21日星期三

Google翻译的新功能:推荐翻译


当你用google翻译来看网站(中文,俄文,日文等等),停留在翻译的句子上,你可以看到”Suggest a better translation.”的连接。点它打开一个窗口输入你自己的翻译。(发送后,google将有个”Thank you for contributing your translation suggestion to Google Translate.”的感谢语)*

我猜想,google需要群众智慧来完善机器翻译,或者把它们看作一种bug报告,能够影响翻译结果。

现在,从中文到英文的翻译不是很好,基本上很模糊,- “那有一个有趣的程序员错了或者两个在这里” 翻译让你搞不清,”这究竟说了啥?” 它可能是今天的成功技术,但还尚未成为好的可以便于使用的技术。

via Google Blogoscoped

IwfWcf: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也使Google 翻译更具Web 2.0的特色,但我和hung的意见一样,对推荐翻译是否能真正提高Google 翻译的翻译精度表示怀疑,因为有一定英文水平的中文用户一般不会借助此类机器翻译工具,而日常需要使用机器翻译工具的朋友应该不会有太多能力去改善日常浏览中所发现的重大翻译错误。而且对于推荐翻译的审核相信也需要耗费许多人力资源,或者Google打算采用和机器翻译类似的算法选取推荐次数最高的翻译采用?

顺带一提,我对于谷歌治印最后两句话的翻译“它是今天的成功奖品,但是不是好的可以用。”有点不敢苟同,原文为“It may be award-winning technology today, but that doesn’t make it good enough yet to be really usable.”。因此私自翻译为“它可能是今天的成功技术,但还尚未成为好的可以便于使用的技术。”,我的英语水平实在糟糕,望各位提出意见。再给一个恶搞版翻译(就是Google的机器翻译):可能获奖科技今天,但这并不使它足以尚未得到真正实用.相信看到这个翻译,你也会认为无论如何这个功能至少不会导致Google 翻译的质量下降。

Google允许搜索结果和实际页面内容不符

我曾经问Google搜索结果和实际不符是否符合webmaster指南。这样会把访问者通过某个关键词引导到一个注册页,而这个注册页并没有这个关键词。几个月来,Google直接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不过现在Google的Vanessa Fox回答: “我们希望搜索结果和实际页面内容相符。” 但是Google允许WebmasterWorld (Google垃圾页面团队成员, 知道,喜欢)有时* 犯犯规。

再说,Google希望搜索结果和实际页面内容相符(当然,搜索者也希望这样,看到注册页很不爽),但不强迫这样 - 那意味着,每个webmaster都可以有权利向WebmasterWorld学习,有时* 犯犯规。毕竟, Google对所有网站一视同仁,而不是有所专宠,对吗? is treating all sites equal and they’re not playing favors to some websites, right?

*WebmasterWorld不是一直显示注册页,他们有时会显示和搜索结果一样的内容。;

via Google Blogoscoped

IwfWcf:我的理解是这只能适用于一些非恶意的SEO作弊行为,否则相信还是会被Google处罚的。个人仍然建议不要这么做,要不是就算Google不进行惩罚,其他搜索引擎是否会视为作弊就不好说了。我的SEO原则还是用合理的方式来对网页进行优化,当和部分搜索引擎的规则相冲突时,我的选择是用最保守的方式来进行SEO(也就是不要违规,哪怕违规未必会受到惩罚)。

Google Finance Plusbox

google搜索有了新功能(对某些人开放,我这看不到):Jacobsd展示了一个”plus box”,第一个搜索结果中有一个包括”+” 和”Stock quote for GOOG”的链接,点这个链接展开Google股票信息。 (和你搜索Goog的效果差不多)

到现在,很多种的”特殊”结果,Google搜索结果的上面, 里面下面

via Google Blogoscoped

IwfWcf:Plusbox?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我果然还不够格成为一个专业Google Fan,但我遵循孔圣人的教导向Google“虚心下问”,果然让我找到了相关的资料:

注意到上图的Google搜索结果跟平时有什么不同了吗?对!链接前多了个“+”号。这就是Google的Plus Box 搜索结果。

在google.com英文界面以“a matter of thai"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在第6条结果中即可看到Plus Box:在这里,可以看到A Matter of Thai 的详细地址,点击前面的“+”号,即可看到A Matter of Thai 的地图。也就是说,这里集成了Google local搜索的信息。

via 成也散人

经过阅读以上资料,我再一次对Google的工程师们的命名智慧充满敬意,果然是Plus box啊。

电锯造型CD播放器


近年来,CD市场在 MP3 攻城略地瓜分的结果,着实萎缩掉了不少。为了在这艰困的环境中图个生存,厂商们不得不出些险招来吸引大众的注目。像是这款看似几块木头的概念机种,便是走极险( 不只是极简喔! )路线的代表之一。

这个以电锯为构思主轴的 CD 音响,正如图片所示,当 CD 片放进音响时,会有一半的光盘片裸露在机体之外。播放歌曲时可以看到 CD 片快速的旋转,看起来真的就像一把电锯正在切割木块一般。至于喇叭部份,此概念机采用无线传输设计,让使用者免于线材的纠缠。

目前这项设计还在概念阶段,有兴趣的朋友可能要等等了。

PS :不知道随机有没有附赠「小心头手勿靠近播放中的 CD」这类小标语贴纸?

via engadget

IwfWcf:创意是足够了,只是不知道有幼儿的家庭是否敢买呢?本人是十分喜欢的,而且也没有上文提及的顾虑,等我有了小孩的时候这玩意还能工作再说吧......汗,又想起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该不会到了我有小孩的时候这玩意还没生产出来或者早已胎死腹中吧......

2007年2月15日星期四

Google网站管理员工具结束beta测试期 官方blog开放评论

这是Google送给所有站长的情人节礼物Google的网站管理员工具从今天起,正式结束beta测试期,也就是变成了正式版,这也是网站管理员工具继一个多星期前增加了详尽的内外链接统计功能后的又一历史性时刻。

Google网站管理员中心一直以来都是Google与站长进行直接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借着结束beta期,Google决定开放Google网站管理员中心的官方blog的评论系统,让更多站长可以直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表明Google将会进一步聆听用户的意见,加速改进网站管理员工具。当然,如果你想和更多站长一起讨论Google网站管理员中心的相关问题,在它的官方论坛发贴是个更好的办法。

via Ken

IwfWcf:其实beta不beta的我倒不是很在乎,好像Google的产品一般都是beta和正式没什么区别,Gmail也beta了那么久,也没见稳定性怎么差过(某些意外事件忽略不计)。最重要的是官方Blog开放评论,这好像是我印象中的第一次,还是我孤陋寡闻?

Google Earth已可直接搜索互联网上的KML文件

Google今年似乎很看重情人节,连续发布了不少更新。今天Google宣布Gmail向全球开放注册,其实只是Google今天所送出的情人节礼物的一部分。现在已经可以直接在Google Earth里搜索互联网上的KML(KMZ)地标文件,并且可以直接在Google Earth里打开它们。

很简单,你先在Google Earth里浏览你所关注的地点,然后再直接在搜索栏里输入你要搜索的KML文件的关键词即可。比如,我先输入"Hong Kong"进入香港,再输入"Disney",即可马上列出来自互联网上的相关的KML文件:

Google_earth_KML_search2.gif

只需要双击其中一个KML文件,即可看到它的内容:

Google_earth_KML_search1.gif

大家可以自行试验一下。另外,Google透露当前这个功能只对Google Earth有效,但将很快也会对Google Maps有效。

via Ken

IwfWcf:这个功能比开放新图层更有价值哦,KML文件可以附带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说明信息,许多偏僻地点的图片可以很罕见的哦,最好以后还可以附上视频(有人做到了,但不知道是怎样附带进去的)。

2007年2月14日星期三

Gmail 全球同步开放注册

日前我曾经报导过Gmail向更多国家开放注册,今天来自Google 黑板报的消息说Gmail已经向全球开放注册了(当然包括中国)。

以下是Google 黑板报的原文

2004 年 4 月 1 日愚人节,Gmail 发布邀请测试,两年多来从“1”封邀请信积累到今天数千万使用者,覆盖全球 42 种语言。

今天是情人节,Gmail(http://www.gmail.com/)全球同步开放注册,人人都能申请 Gmail 帐号,邀请更多人和我们一起,把爱传播开去。

减少垃圾邮件
有效减少垃圾邮件是用户偏爱 Gmail 的主要理由,也是 Gmail 从封闭测试至今最广为人道的好功能

更多存储空间
大量免费存储空间可以让您保存所有重要邮件,配合 Google 拿手的搜索技术,几乎不用删除邮件,轻松搜索,再老的邮件都找得到

实时聊天记录
您可以在 Gmail 同步和亲朋好友聊天,甚至可以保存所有聊天记录,无需安装特殊软件

智能邮件管理
Gmail 将同样话题的邮件以主题作线性 (thread) 的排列和群组,收件箱不再塞满重复主题的信件,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邮件管理中心

这是Google送给中国用户的最好的情人节礼物了,没有Gmail的朋友赶快点击下面的链接去体验一下Gmail的强大吧。

http://mail.google.com/mail/signup

Update:经幻灭和Google中国的再次确认,今天Google的确是向全球开放了Gmail注册,包括亚洲和美洲在内。

2007情人节 各大网站logo

今天是情人节,我对情人节是没什么感觉的(因为我没有女朋友),而且恰巧明天我就要开始离开网络的一周了,所以心情也不怎么好。但还是要祝IwfWcf's Blog的各位读者情人节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由于这个星期如无意外我是不能继续Blogging的,所以在这里先祝各位春节快乐

先来看看Yahoo!前天就放出来的情人节logo:

mhvday.gif

这个是针对没有安装Flash插件的用户的静态图片,官方地址为:

http://us.i1.yimg.com/us.yimg.com/i/mntl/ww/07q1/mhvday.gif

mhvday2.gif

动画版的地址:

http://us.i1.yimg.com/us.yimg.com/i/mntl/ww/07q1/mhvday.swf

百度今年的两只小熊感觉很温馨:

slogo_07qingrenjie.gif

和抓虾的两只小虾类似:

zhuaxia_vday_07.gif

Google还没放出07年情人节的logo,06年好像也没有放,下面是05年的:

valentine05.gif

按照其官方路径及文件名,如果今年有,应该会是(有的话下面会显示):

valentine07.gif

via Ken

小议Google直接在搜索结果里标示出不安全网站

Google今天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性,在搜索结果中直接标示出不安全网站,详细报道如下:

Google_warns_spyware.gif

Google之前就已经开始主动把可能不安全的网站给标示出来,当用户从Google的搜索结果里点击了这些网站的链接后,Google会弹出一个警告页面,建议用户不要访问这些网站。Google的这种做法虽然是出自好心,但一直以来都引发争议,因为在某种程度上,Google的做法会令被标示的网站的名誉大大受损。不仅如此,最近Google还把这种标示行动升级(via GOS),直接在警告性语句放在搜索结果里,如上图所示。即使你看到"该网站可能会损害您的计算机"的警告后,仍然要点击这些链接,你还是会首先进入Google之前所设定的警告页面,而不是直接进入想访问的网站。

via Ken

幻灭认为Google的这种做法对于所标示的网站能造成极重大的打击,这种打击相比直接把该网站从Google索引里删除可能更严重,因为用户会因为Google的警告而觉得该网站是邪恶的。还因此进行了投票,截至我发布这个Post之前,投票的结果是认为“我绝对相信Google,它这样做是正确的”得票数为109,占了66%;“虽然是出于好心,但对被标示的网站不公平”28票,占了17%;“Google纯属多管闲事,它没权这么做”28票,占了17%。

而我是投了第一个选项的,其实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邪恶的做法,首先我相信Google对于该网站是否有害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应该不会出现误判,即使真的出现了,只要网站管理员和Google进行沟通,应该能很轻易地解决的。而且Google也没有剥夺你访问这个网站的权力,你如果执意要访问,还是可以无视Google的警告的。

这和前段时间Microsoft的反钓鱼系统被某些中小型网站管理员炮轰的事件有点像,不过那个事件更加无稽,Microsoft根本没有标识其为钓鱼网站,只是没有将其标识为安全网站,其网站管理员就认为有损其利益。但是大部分中小型网站都是没有被标识为安全的啊,难道用户是白痴,自己不懂得判断,只看到你没被标识为安全网站就不再访问你的网站了吗?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性,自然不可能将所有网站都用机器来进行是否有钓鱼的判断拉,所以自然开始阶段只有少部分知名网站能很快通过验证,如果网站管理员如此这个大可以自己申请评测,而不是在那瞎嚷嚷。

如果你的网站没有不安全的因素,而Google把你误标为不安全网站,你不仅可以向Google投诉,还大可以以此来抄作,获得大额流量,何乐而不为呢?有什么抱怨等Google真的出错了再说吧,不要在这里杞人忧天了。Google这么做和你的杀毒软件报某个网站有病毒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你通过Google进入这个网站之前提醒你罢了,而且Google的判断机制要比杀毒软件严谨很多,你要真那么不爽Google大可以不用Google,顺便把你的杀毒软件卸载算了,裸奔最痛快。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许可协议并注明出处。

Update:感谢量子公民的提醒,Google的不安全网站列表来自StopBadware.org

2007年2月13日星期二

Google加入中文成语Onebox

Google_zhcn_words1.gif

Google已经针对中文成语搜索,加入了新的onebox。我试了一下搜索"珠圆玉润 近义词",结果如上图所示,出现了新的onebox。点击onebox里的结果,就会进入一个名为"汉典"的网站。

经过试验,发现只要在搜索中文成语的时候,在成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解释"、"近义词"、"反义词"、"示例"、"语法"、"出处"等附加词,即会出现不同的onebox。这些onebox里的结果有时会来自汉典,有时则会来自金石网的成语词典

Google_zhcn_words2.gif

另外,好像输入繁体中文并不会有类似的onebox出现,估计是Google现在只完成了简体中文成语部分。像这样的小改动非常实用,也极具中国特色。

via Ken

IwfWcf:这个改进很不错哦,以后除了做数学作业的时候可以用Google当计算器外做语文练习和作文也可以用Google来当成语字典了。没记错的话这个应该是第一个针对中国的Onebox服务。

阻碍前进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制定了一个计划,但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我们被迫要中断这个计划。但这种时候我们大部分人却没有尝试用其它方法来代替原来的计划,效果几乎是一样的,这就是阻碍前进的主观因素了。

例如我计划每天都要都操场跑步锻炼身体,但有一天下雨了,操场太滑,我就没有到操场跑步。这个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今天不跑了;另一种是在跑步机或室内运动场跑。选择前者造成的后果是很可能会因为这一次中断动摇了你坚持计划的毅力,放纵自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造成你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后者则可以更加坚定你实施计划的毅力,加强对自己的要求,最终达到的目标往往比预期要好。

我们在面临这种并非不可逆的客观因素时应理智思考如果应对,大部分的情况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方便快捷的替代方法,而不是受阻碍前进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放弃思考,只是死板地遵循原计划或打断原计划。而克服这种阻碍前进的主观因素实际上就是和惰性的战斗,没有什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完全和预定计划不出一点偏差的,这种偏差出现的时候就是考验我们如何克服阻碍前进的主观因素。

许多创业指导书中都提及不要根据你的意愿来开发产品,而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否则不会有VC愿意投资你的产品。但我认为如果要在同类型的千万份策划书中脱颖而出,赢得VC的投资,那你的策划必定是要出类拔萃的。而当你不具备这种素质时,你应更多地去关注一些尚未被开发的产业,寻找灵感,发挥你的天才创意来说服VC,让他看到你的产品的前景,对你的产品进行投资,而不是苦苦沉沦在那已被开发的市场中。

如果你连这种克服前进的主观因素的能力都没有你就别前进了,你给我到一边歇着去吧。

而当替代的方法的代价十分高昂,超过了预定的预算时,我的建议是权衡你或你的团队的毅力以及这个计划的重要性而决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如果在不恰当的时机作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放弃也是一种勇气。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许可协议并注明出处。

2007年2月12日星期一

Google Maps开始显示部分城市建筑物的平面轮廓及地铁站点

GoogleMaps_outlines_metro.gif

Google把面向中国的"地图"服务进行了不少改进,然后把它放上了首页推广,而Google也没有停止过改进Google Maps。GOS的一名读者Chris发现Google Maps最近进一步完善了地图显示细节,包括显示了城市建筑物的平面轮廓及城市地铁站点信息。如上图所示,就是Google Maps上面的约纽地图,大家可点击这里查看。这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尽管目前只给美国的主要城市加上这些细节。

via Ken

IwfWcf:3D城市的概念要从Google Earth拓展到Google Maps?好像这个只是2D......

2007年2月11日星期日

Office 小帮手寿终正寝,终年十岁:1997 - 2007

微软在 Office 2007 中移除了这个备受大家喜爱的功能。其实如果大家有在注意的话(想必没人注意 = =),在 Office 2003 虽然小帮手的功能还在,但预设是不安装的,必须要在第一次启动时再放一次光盘片,才能把这个功能叫出来。

如果你是小回形针(或爱因斯坦,我觉得像《Harry Potter》的邓不利多)的粉丝,或是有问题非要向小帮手们请益不可的那型,那恐怕你要暂缓一下升级的脚步了 -- 或是等看看有没有人为在 Office 2007 里重新装入小帮手写插件啰~

via engadget

IwfWcf:没装Office很久了,嫌Office占用空间太大,于是在Google D&S没有出现之前一直都在用记事本代替Word,其他的基本上用不到,用到的时候就借学校的电脑来完成。而读取就用Microsoft Office Viewer 2003套装。但Office的这个小帮手还是很吸引我的,当初刚用Office的时候就是被他吸引住的。我最喜欢的一款BitTorrent Client(已经停止更新2年多了)也带有这个Ofiice 小帮手的功能,可以用来提示下载完成等状态,所以对他还是很怀念的。

别太把你的隐私当回事

当然,这个标题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错误的(诸如商业竞争的对手、被作为特定对象调查、某些知名人士的隐私、有明确目标的入侵行为等),但我现在想讨论的是一些常规的情况,如一些公司会收集产品使用者的一些隐私。

现在很多人喜欢抱怨Google、Microsoft等公司收集了过多的用户隐私。实际上几乎每个软件都会收集用户隐私,只不过有些没有明确说明收集范围,而Google和Microsoft比较诚实(个人的感觉),公布了出来罢了。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这些公司收集到的关于你的隐私实际上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收集这些隐私的目的主要是作为统计用途使用,根本不可能对某个用户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和那些偷窥狂有很大区别。就算真的对某个用户作特别分析(个人觉得可能性很低,没有什么意义,你又不是名人,就算你是名人他也不会知道),那也只是随机抽样,而且就算抽到了你也不会暴露你的隐私,得到的数据能用以辨认身份的不过是你的账户信息和你的计算机信息罢了,但这两者都可随意伪造,因此我相信没有人那么无聊会去研究这两个信息的。

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这些公司将收集到的隐私有意或无意地泄漏/提供给某些别有用心的公司/个人(例如垃圾邮件产业、销售产业等)。但我想你应该具有这种鉴别能力,如果一家公司的信誉或者技术连保护用户隐私都做不到,你也不会去使用他的产品吧?

说了那么多实际上只是想让那些担心自己的隐私泄漏的用户明白这种收集隐私行为的真正作用,不要在那里胡思乱想,杞人忧天。

当然如果有对自己的隐私及其看重的YY者尽可以不用任何公司开发的软件,自己开发你需要用到的一切软件(对了,你开发用的编译器也得自己开发哦)。如果你这么做了,我会十分的敬佩你,而且要大力宣扬你的事迹。但如果你一边在对某某产品/公司收集你的隐私唧唧歪歪(不太确定是不是这个词),一边又继续毫不犹豫地使用这个软件,那我只能对你表示一种由衷的鄙视。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许可协议并注明出处。

2007年2月9日星期五

版权与道德--YouTube的未来之路

或许库班是对的,傻子才会去收购YouTube。但Google不是傻子,是疯子,所以还是收购了YouTube。但Google自收购YouTube那天开始也知道自己要开始为YouTube上的众多侵权内容买单了。Google自收购YouTube后就一直与众多媒体周旋,企图获得它们的许可在YouTube上发布合法的视频,也不停地按照众多企业和个人的要求删除侵权视频。

但可能由于人手的不足,Google在日本放宽了对于视频的审核,为了不惹官非,多是接到要求就进行删除。而且事实表明,不少被删除的短片其实并不涉版权,而是内容及思想上的问题,例如奥姆真理教动画及反战派日本国歌等,疑是政治因素被弄掉(via cnBeta.COM)。

从这里我嗅(别误会,我可不是puppy)到一种气息,企业很可能会受到政府的要求以企业的名义来要求Google删除一些内容和思想上与其利益相背的视频。要注意,这种删除和Google搜索结果为了满足当地政府和法律的要求进行的内容审核不同,Google搜索结果只是针对部分地区屏蔽了部分链接,而实际上链接还是存在于索引之中,链接的指向也还是存在的(尽管很可能某些地区的人民不能通过正常手段访问)。但YouTube的删除则是针对全世界用户的,而且一旦删除是将来源删除,等于彻底不存在了。这和中国古代的焚书坑儒倒是有点类似。

Google是以"Don't be evil"来赢得用户的信任的,但如果继续放任这种情形的出现,我想Google就不是"evi"那么简单了,而是可以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巨大破坏者了。尽管版权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不能轻视,但道德问题更需要重视。Google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用户的信任,如果失去的用户的信任,即使将所有侵权内容都消除并通过某些手段彻底组织侵权的视频的上传,那也没有用户能看到视频,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盈利了。

因此Google必须对于要求删除视频的清单慎重进行审核,表现出面对美国政府无理要求提供搜索数据时坚决拒绝的正义感和勇气,维护用户的权益。如何处理好版权与道德的问题将成为影响YouTube的未来之路的关键。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许可协议并注明出处。

i.Master--自动打开盖子的垃圾桶

垃圾桶大概算是日常生活中,被放在最角落却又最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由 Wesco 所推出的智能型垃圾桶 i.Master,不绣钢的主体材质,内层则是热镀锌钢,下方是塑料圆形底座,容量约 33 公升,其智能之所在,不在其防火功能,而在盖子上的红外线感应器,能感应物品的接近,自动打开盖子,让你丢个垃圾也不怕脏了手,一般电池(需六个)即可提供自动开启功能的用电量。

看到了吗?就是图中那道红色的光!多了这道光,身价可不同反响,售价英镑 332 元,约人民币4,315元。

via engadget

IwfWcf:假如忽略价格来看,这个产品的实用价值还是很高的,我经常会因为不敢接触那及其肮脏的垃圾桶而用我那高超的投篮技巧来将垃圾投入垃圾桶中(实际上命中率不足50%)。如果能降低成本不仅可以对城市的美观带来积极影响,而且也可以节省人们扔垃圾的时间和所做的功(不要说这个没有意义,懒人总是愿意做最少的功的)。

Google中文主页新增地图搜索

Google中文主页新增地图搜索

如图,google.cn也加上了,个性化主页还没有加上。根据上次Google在英文主页中加入Blog Search后市场占有量很快就超过了Technorati来看,估计Google 地图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也将大幅度提升(不过Google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只有20%,有点悬),这应该是Google2007年力推的本地化服务之一吧,想借此来作为扭转败局的转机?但愿能更好地和Google Onebox结合吧,目前来看和Onebox的整合还是差强人意。

Update:"新"后面是"!"

20:27 Update:感谢sz-iris的提醒,Google 个性化主页也已经增加了地图搜索。

2007年2月8日星期四

Amnesty Generator--Google Gadgets转换工具

Google的小插件(Gadgets)自去年10月开放了部分插件,允许用户直接把它们添加至任意网站后,今天Google正式向用户推荐了一个第三方的转换工具,它就是Mesa Dynamics所出品的Amnesty Generator。这个工具可以将Google插件转换成Windows Vista的侧栏插件,并且它还提供了Mac OS X版,可以把Google插件转换成Mac OS X Dashboard可用的插件。如此一来,Google插件的适用范围就大大扩张了,包括了:

*Google个性化主页
*任意网站
*Google Page Creator
*Google桌面
*Windows Vista
*Mac OS X

via Ken

IwfWcf:希望Vista Gadgets也能提供转换的工具,大家互联互通,用户受益。不过好像以Microsoft的前科来看不大可能,Google Gadgets本身就是开放标准所以才能有第三方帮其开发转换工具。

在Google Maps上放烟雾信息

当然,还是要借助第三方工具来完成的。MapMSG这个网站可以让你在Google Maps上的任意一个地点发放你自己设定的烟雾信息。你只需选择要放烟雾的地点,然后点击Next,再输入要放出的信息即可(不支持中文)。

google_maps_smoke.JPG

[pic via]

效果如上图,点击查看实例(via Aaron)。

Google AJAX Search API新增News及图书搜索

从现在起,可以利用Google AJAX Search API直接把Google News的新闻滚动条以及Google图书搜索的搜索结果滚动条直接嵌入你的网站。利用Google AJAX Search API,我们可以实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Google Video搜索的应用以及在Blogger上面的应用。这一次,Google决定提供更简单的方法,让你只需要复制粘贴代码,就可以把Google News和图书搜索的相关结果滚动条直接嵌入你的网站或blog里。

如果你拥有一个blog或网站,你就可以利用Google AJAX Search API的这个应用,直接把来自Google News上面的新闻以滚动条的方式嵌入你的网站里,让读者能更方便地分享这些新闻。同样地,如果你想把Google图书搜索上面的与汽车有关的图书与你的读者分享,那么你也可以通过Google AJAX Search API的应用,把这些图书嵌入你的blog或网站里。

实现的方法很简单,首先设定你所关注的关键词,填写你的网站地址,然后把生成的代码粘贴进你的网页的适当位置即可。

进入这里生成Google News新闻滚动条代码

进入这里生成Google图书搜索滚动条代码

一般不建议把所生成的这些代码放在网页的< head > < / head >里。如果你正在使用Google的Blogger服务,只需要直接把这些代码当作一个HTML/JavaScript页面元素添加进去即可。效果如下图:

google_ajax_news_books.gif

查看演示Blog

via Ken

IwfWcf:Ajax的效果很cool,但目前大部分的搜索引擎bot都不支持抓取Ajax的内容,感觉有点像当初Flash的困境(其实现在还是)。希望搜索引擎的发展速度能跟上新型技术(其实不算新了)的步伐,要不是新型技术的普及速度将达不到预计的效果。我之所以不将Ajax的技术应用到我的Blog就是这个原因。

Gmail向更多国家注册

如果你今天突然发现自己的Gmail邮箱已经出现了Mail Fetcher功能,你应该会暗喜一番,不过这只是个开始,好消息陆续有来。在Philipp的论坛里,"David"报告说他今天在Gmail的登录页面里看到了直接注册Gmail的提示,而不再需要邀请或通过手机SMS获得注册码。这并不新鲜,我们知道早前Gmail已经向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日本、埃及、俄罗斯等国家开放了注册。但这一次,Gmail打算向全球开放注册,因为在Gmail的官方帮助文档里明确写着:

Anyone in the world is now welcome to create a Gmail account at http://mail.google.com/mail/signup. Enjoy!(世界上任何人现在都非常欢迎到http://mail.google.com/mail/signup创建Gmail帐户)

这说明Google已经打算向全球开放Gmail注册。其实今天下午的时候,身在巴西的"stavan"已经发现了他可以直接注册Gmail了,只不过当时还没有相关消息,所以不能确定。经过观察,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世界上的确有不少其它国家现在已经可以直接注册Gmail,经确认的包括:以色列、波兰、法国、葡萄牙、德国、奥地利、捷克、芬兰、英国、西班牙。另外,我发现中国用户还不能直接注册。但估计再过些时候,Gmail应该就可以全面开放了,因为Google法国分部已经宣布了这个消息。除非Google和它的官方文档都在忽悠我们

via Ken

IwfWcf:Gmail已推出约3年,但一直以来除了在部分地区开放注册外都是采用邀请制的方法来进行用户拓展。这种制度使Gmail一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追捧,当时获得一个Gmail帐号是件很希罕的事情,我记得当时很多人为了获得Google的官方邀请每天在Blogger上发布了N篇Post......Gmail不仅开创了邮箱容量的先河,功能和速度上也是广大邮箱中的佼佼者,从现在全球开放注册看来Gmail应该快推出正式版了,希望Gmail越做越好,继续发扬Google精益求精的风格。

Update:Google竟然真的忽悠我们......昨天晚上的官方帮助文档已经于今天更新了,已经把之前向所有人开放注册的内容改成需要用手机SMS索取注册码才行。不过还是有几个国家也开放了注册(via Ken)。

02-09 Update:除了昨天所列出的Gmail开放注册的国家外,根据allheadlinenews今天的报道,Gmail在非洲、中东也已经开放了注册。并且最新的消息是Google发言人Courtney Hohne已经正式透露,Google即很快就会向北美、亚洲及南美大部分国家开放Gmail注册。由于之前亚洲的日本已经开放了注册,因此接下来应该会有更多的亚洲国家可以直接注册Gmail,或许,中国也会是其中一个(via Ken)。

2007年2月7日星期三

Google 文件--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 中文版正式上线(新增多国语言支持)

继昨天报道过的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中文版初露端倪后,今天Google 文件正式上线,同时还增加了多国语言支持(如图)。

Google 文件设置

令人庆幸的是昨天的那张Google官方截图中的字体没有出现在Google 文件 BETA中,看来那个是Google 文件 Alpha的特色......

Google 文件字体

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即将推出收费版

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应用服务网站版)用于向中小企业提供Gmail、Gtalk、Calendar及Page Creator等实用并且协作性能良好的工具,当前这项服务还处于测试阶段,是完全免费的。

虽然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被同类产品的厂商多次嘲笑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但由于其使用成本的低廉(只需要你拥有一个域名,感觉有点像Blogger的自定义域服务),还是迅速在中小型公司中普及,甚至连一些大型企业如:迪斯尼、Pixar和亚利桑那州大学等均注册了该服务(via cnBeta.COM)。

今天《商业周刊》(via Amit)里有一篇文章详尽地分析了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的优劣以及它未来的方向,文章里也透露了一些比较重大的消息。比如,被称为Google Office的免费文档及电子表格工具Docs & Spreadsheets将很快就会会被加入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成为其新服务。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Docs & Spreadsheets非常适合于团队协作,它们的加入将使得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的功能更完整,对企业用户的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加。

除此以外,Google将会在几周内,把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变成真正的商业产品,因为Google将会对企业用户(或团队、组织、机关等用户,"corporations")实行收费,费用预计每人每月大概是几美元。这与我们一直以来的猜想吻合,因为Google完全是可以通过提供更大的储存空间或更多的功能来吸引企业用户付费,而普通用户则可以继续使用一个基本版本。这也是Google常用的商业模式,类似于Google Earth、Picasa Web Albums等产品的做法。并且在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的服务条款里明确写着:

# 免费。如果 Google 一直向客户提供 Google 托管服务,则 Google 会向客户提供一个无限期免费的 Google 托管服务版本(与生效日期内所提供的服务基本相同),但前提是这一承诺 (i) 仅适用于在 Google 认为 Google 托管服务仍为测试版服务的期间("测试期间")内创建的最终用户帐户,且 (ii) 可能不适用于将来 Google 向 Google 托管服务添加的新选择加入的服务。为求简明扼要,Google 保留在提供高级版本的 Google 托管服务时收取费用的权利

via Ken

IwfWcf:但我个人认为目前使用的用户和新用户都不需要担心这一点,其实Google很早就透露过要提供一种收费的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这种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被称为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 白金版,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客户,稳定性和安全性相较于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 免费版都有较大的提升。个人看来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 高级版实际上就是传闻中的白金版,Google应该会提供两种版本供新用户选择:免费版和高级版。高级版需要付费使用,可以获得更多的服务和更好的稳定性、安全性。而老用户也可以选择是否升级到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 高级版。

2007年2月6日星期二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中文版初露端倪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今天的登录界面已经变成中文化,Google还给Google Docs起了个中文名叫"文件",令外,Google把Docs & Spreadsheets直译为"文档和电子表格"。

中文版的入口:

http://docs.google.com/?hl=zh-CN

Google还提供了中文版的向导:

http://www.google.com/google-d-s/intl/zh-CN/tour1.html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中文版登陆界面

可惜的是,现在Docs & Spreadsheets登录后的主界面依然只是英文版,并且在语言设置里也只有英文可选。猜想Google很快就会正式把中文版的Docs & Spreadsheets放上线,现在正在进行中。

不过令我担心的是Docs & Spreadsheets的中文界面字体,因为在中文版的向导里,我注意到有这么一张图片:

Google Spreadsheets中文界面

这是Google官方的截图,我们可以看到,中文版的Docs & Spreadsheets的确是存在的,但字体却……这令我想起了当初Google Calendar中文界面刚推出时的情形

via Ken

IwfWcf:正如幻灭所说的,我也对于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中文版的字体感到担心,Google对于中文的懒散是出名的了,除了上文提及的Google Calendar中文事件外还出现过Google FireFox Toolbar的中文功能说明与实际功能不符的情况,当时好像是因为直接翻译英文版的功能说明而没有仔细对照中文版的功能造成的。

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新增链接统计功能

相信大家一直以来都和我一样对于Google那几乎形同虚设的"link:网址"命令感到十分的失望吧?使用link命令查询得出的链接数量通常要比实际的少很多(我就深受其害),现在Google终于改善了这个情况了。今天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blog宣布,为网站管理员工具新增了一个十分强大的功能:查看网站详细的外部链接和内部链接。如图,这个功能不仅能统计出所有网页的链接总数,而且还能查看单个页面的链接数和具体链接情况。

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新增链接统计功能

如此一来,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的价值就更大了,不仅可以帮助站长更好地与Google沟通,使Google更加了解你的站点以及提供相关的信息给站长,而且还能帮助你了解你的网站的链接情况,使你可以有效地关注你的链接情况,如果发现恶意链接可以及时地与Google进行交流,避免因为某些恶意竞争手段导致你的站点受到搜索引擎的惩罚。

2007年2月5日星期一

Google Presently?Google在线演示文稿服务


Ionut Alex. Chitu报告说Google正在为自己现有的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开发演示文稿这一新套件。在使用Google Apps的时候,Ionut在这个文件中发现了几条信息(现在那些信息已经不存在了,但幸好有同学进行了截图保存),这些信息显示了这项新的应用的名字是“Google Presently”。其中一些信息是这样的:

[pic via]

  • “把文档转换为演示文稿”
  • “一旦你的文档被转换成了演示文稿,你能用主菜单中的 插入->幻灯片 来插入新的幻灯片。”
  • “把演示文稿转换为文档”

  • “Presently不能用全屏模式来演示你的文稿。检查你的阻止弹出窗口的设置。”
  • “新幻灯片”

via Aaron

IwfWcf:Google的"在线Office"一直以来都缺少了Microsoft Office中的一个重要套件:PowerPoint,这让我们一直在猜测Google什么时候才会将其正式补全。这不,果然Google的效率就是高,乘着2007年整合和完善产品服务的浪潮,Google Presently即将推出了。不过我想知道以后是不是每增加一项新的"Office式"的服务"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就得改名呢?现在得改成什么名字呢?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 & Presently?好像不大可能......

2007年2月4日星期日

Google同意修改Google Earth上的印度敏感区域的卫星图片

Google Earth所提供的高清晰卫星图使得所有用户均可以方便地看清世界的样貌,但同时也为某些国家带来安全隐忧,因为这些清晰的卫星图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士用作非法用途。比如,像伊位克武装分子那样,利用卫星图策划对英军基地的袭击

而对于印度,Google Earth一方面是印度农民争取权利的得力工具,另一方面,由于Google Earth的卫星图把印度的敏感区域包括军事基地、科研机构在内给曝了光,成为印度政府一直以来强烈反对的做法。

根据indiatimes今天的报道,经过多方谈判,Google已同意印度政府的要求,在Google Earth里把印度敏感区域的卫星图换成了低解析度版本,并且将这些区域的原本建筑物进行一定的伪装改造,使得它们在Google Earth里看起来和真实的不同,以降低用户对这些区域的注意力。

这个变更是最近由印度科技部门官员与Google Earth代表在一个会议上作出的。被换上的低解析度卫星图的解析度只有25-50m/pixel,而某些敏感的军事基地、科研机构的平面图也被Google进行人为修改,使得建筑物看起来和原本的不一样。这样的修改对于普通用户可能并不是好事,但这总比完全不显示这些区域的卫星图要好。印度政府表示接受这样的做法。

至此,印度政府与Google Earth之间在敏感区域曝光问题上长达两年的纠纷总算有了个结果。

via Ken

IwfWcf:十分惊讶Google自对英国作出妥协后再次对印度政府妥协,恐怕此例一出全世界的国家都会要求Google修改Google Earth上的卫星图片了,我想知道这样子的Google Earth还是Google Earth吗?恐怕得改名叫Google Virtual Earth(Google虚拟地球)了。我曾经表达过的用Google Earth环游世界的懒人梦想恐怕也得大打折扣了......

不过从这件事也可以让某些一直攻击google.cn邪恶的家伙明白到Google不止在中国Evil了,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怎么着也得比遭遇中国的GFW式的完全封锁好多了,我想不能看到完整的结果怎么也得比完全看不到好吧?至少Google过滤以后相对于其它已经过滤过的搜索引擎还是好多了。

2007年2月3日星期六

对网页设计的一点看法

其实我的美工是差得令我认识的所有人无语的,本来是没什么资格谈网页设计这码事的,但我有一缺点就是自以为是,因此还是忍不住说上两句。

其实要说的也不是什么新鲜的,都基本上被其他人说到过了,但实际上能全部做到的却并不多。这就是为什么我那么无聊要写这篇玩意来让你们笑话。

网页设计的作用我的理解是导航用户进行浏览,提高用户体验效果和网页推广效果。因此我认为网页设计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用户体验

1.速度优先

何为速度优先?我的理解就是一切为了网页的加载速度让路。这个道理搞网页都知道,但是又几乎所有搞网页都曾经或仍在试图违反它。为什么会这样呢?通常是一个极具创意或功能强大的hack在疑惑着网页设计者,迫使其为了应用这个hack而牺牲一部分速度,但是hack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毒品一样,你用了第一个就想要用第二个,最终的后果是什么?就是你的网页的打开速度让人无法忍受,根本没有访客来浏览,这时候你的hack也就纯粹成为了摆设,没人用的hack存在有何价值?

因此我对于添加hack的原则是凡是会破坏速度与功能的平衡点的hack无论多么具有创意或功能多么强大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舍弃或通过舍弃其它hack/改变网页设计等方法来达到平衡。而我对于使用hack的原则则是对于用户有用的hack才使用,实用为先。估计很多人都会骂我太现实,没有一点艺术家的浪漫。但是我也必须很现实地告诉你,网页设计者不是艺术家,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使更多用户访问你的网页,网页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增加用户浏览量。因此如果你觉得某个hack的效果十分华丽或功能十分有新意但用户却极少使用到那我会建议你将其舍弃,这纯粹是个妨碍你提高网页速度的障碍。

为何我如此注重速度?因为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速度是信息时代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oogle。如果你是一个Google的用户,相信你会注意到Google的所有服务都有一个共同点:载入速度极快。而Google的两大竞争对手Yahoo和Microsoft的产品相较之下速度慢如蜗牛。这就是Google击败他们的一个关键因素。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他们需要极高的工作效率,而如果你搜索是为了最快找到需要的信息而不是注意搜索引擎的版式多么华丽,打开邮箱是为了查看邮件而不是为了欣赏邮箱的设计风格多么前卫。因此这就是Google两大服务Google搜索和Gmail的成功原因。Windows Live Mail设计得再前卫,结果我1分钟都还没打开邮箱我怎么可能看得到。而Gmai虽然没有华丽的界面,但却可以十分快速地打开进行工作,这无疑是用户所需要的。

因此一个快速打开的页面带给用户的感觉要比一个视觉效果华丽但却等了N久都无法打开而不能被用户注意到的网页要好多了,这将成为你的网站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

2.简洁最美

最好的例子同样是Google。Google的所有产品的界面都并不华丽,但都是十分简洁(这也是决定其高速的一个重要因素),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需要的功能,同时又有一种舒适的感觉。相关一个十分华丽的界面却很有可能会造成无法对用户正确导航的后果。而且简洁的界面比较容易进行hack的搭配,而华丽的界面由于色彩等因素,添加新的hack很有可能会破坏界面的平衡感。由于各人审美观的不同,也许有些用户不喜欢华丽的界面,但简洁高效的界面无疑是所有用户都会青睐的。

因此大刀阔斧地对你的界面进行改造吧,把那些华而不实影响对用户的导航的元素去处,只留下真正有用的元素,这将对新用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个性化的设计

网页设计最忌讳的就是同质化的设计。如果用户看了N个网站都是使用那令人审美疲劳的模版,而你的网站却特立标新,那绝对会带来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如果你看到一个模版十分喜爱,但却已经被大量网站所使用,一定要坚决放弃,否则你的网站只会被用户所忽略。

尽管用户对一个网站的评价最主要是取决于网站的内容,但是如果没有恰当的网页设计,很可能会使用户忽略好的内容,网页设计是用户对网站的第一印象,因此避免同质化的网页设计是使用户关注内容的前提。

二、搜索引擎优化

可能许多网页设计者对此都相当不屑,他们的理由也十分正当,如果过于关注搜索引擎的优化就会破坏用户体验效果。但是我的看法是实际上一些恰当简单的搜索引擎优化技巧对于用户体验效果不仅不会造成破坏,而且能起到更好的推广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1.网页结构优化

使用div+css的架构,这一架构的优势十分显著,修改方便,而且可以选择让搜索引擎bot先对正文部分进行爬行而避免因Head和Sidebar的信息多次重复而提前中止了对正文部分的爬行,使bot在最短时间内索引到网页的核心内容。

2.标题、描述、关键字、排版的优化

标题字数控制在35个汉字以内,将你的网页主要内容和要优化的关键字体现在标题上。而描述和关键字则要尽量全面地覆盖你需要优化的关键字。排版上要多运用加粗、添加下划线、使用斜体、使用H1、H2、H3等标签来突出要优化的关键字,并且尽量将关键字的密度保持在6%-10%之间。

3.细节的优化

主要就是注意多交换链接和保证交换链接的质量。一个页面内的外链数量最多不要超过3个,最好保持在1-2个,内链数量越多越好。对于图片添加链接以及添加alt说明,让搜索引擎可以读懂你的图片并索引你的网页。内容尽量原创,搜索引擎对于页面相似度高的站点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4.制作和提交sitemap

提交你的sitemap到Google Webmaster ToolsYahoo! Site Explorer,以及提交你的网站到其它各大搜索引擎和DMOZ等网站目录。帮助搜索引擎更好地索引你的站点。

基本上我认为对于网页设计这些是需要注意的,但由于我的实际经验太少,可能会有错漏,请各位提出意见。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许可协议并注明出处。

Orkut支持嵌入YouTube 视频

orkuttube.jpg

Google 对其下社会化网络服务 Orkut 做出了更新,现在已经可以完美整合去年 10 月份收购的 YouTube 完美结合,用户可以在文章内方便嵌入 YouTube 视频。不过显然这两年在 SNS 方面,Orkut 这个先驱者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光环,不少热门而出色的 SNS,比如 MySpace、Facebook、Bebo 等等都踩着这个前辈往上爬了。Google 此举很明显是针对 MySpace,不过是不是行之有效,还要留待市场和时间来评定。

via hung

IwfWcf:Google终于开始全面发起对Youtube的整合了,先是Google Reader,接着轮到Orkut,下一个是谁呢?Blogger?热切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个人感觉对Youtube的整合还有另一重考虑,应该就是让用户做好接受视频广告的准备。但还是猜不透Google准备以何种方式整合视频广告,要是像文本广告一样的方式会造成访问速度下降和用户体验下降,要是采用可选项让用户选择的话那收益又实在微乎其微。让我们看看Google的天才们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吧。

题外话:因为我对SNS的服务不感兴趣,本来是没准备发这个Post的,但后来发现一件奇妙的事情:每次我对Google的某个服务抱怨以后都会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善和更新。相信大家看了都会觉得我在YY,我自己也承认,我这么一个小Blog能吸引到Google工作人员的几率实在是微乎其微。

2007年2月2日星期五

小议“捕风捉影”

这里说的“捕风捉影”是指对于IT界中某公司的某些举动、一些言论或程序的代码等来推测(猜测)出其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欲涉足的领域以及推出的产品等。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首推Tony Ruscoe,他的代表作包括挖出众多Google未发布的服务Google的内部子域名Google即将推出的官方Blog

PS:他还把这些未发布的服务列入了自己的Google Accounts列表里(如图),真是让人眼馋啊。

[pic via]

Tony用来推测的方法准确率极高,但这种方法不仅需要你有一定的技术、细心外还需要运气,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方法。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通过一些公司员工的言论以及一些对外发布的新闻稿中的一些词语来进行推测。

这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需要你对于相关资讯的熟悉程度,你必须拥有十分敏锐的感觉,能迅速联想起相关的资讯,将大脑中的各个碎片整合、拼接,最后加上猜想和推断得出结论。

我个人认为“捕风捉影”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行为,他能帮助你更早地了解到业界的相关动态。而且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还能达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本文想讨论的关键是“捕风捉影”的道德问题。

“捕风捉影”得出的结论经常能为网民们所津津乐道,但由于中国特有的舆论,导致中国的愤青们极易被煽动,而不会对“捕风捉影”得出的结果进行一点十分基本的推理验证,因此“捕风捉影”这种方法经常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士利用来进行一些恶劣的中伤行为。

我个人认为发布“捕风捉影”得出的结论时应明确指出客观事实以及主观推断,即列出相关用以进行推理的证据,并将推理的过程、理由等具体阐述,最后才得出结论。而不是混淆主观和客观的区别,误导读者。

猜测再大胆我都没意见。正如搜查工作一样,要坚定地根据猜测进行搜查,如果错了,只要说声对不起就行了。但其出发目的不能带有功利性,如果你是光明正大,将推理过程(甚至于只是一种直觉)写出来只会使你的结论的说服力增加而不会对你有任何害处。相反遮遮掩掩的反而会令人怀疑。

同时也再次请中国的愤青们加强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脑子不是长来被人耍的。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许可协议并注明出处。

Google搜索结果界面改版?

刚才使用Google搜索的时候偶然发现Google的搜索结果界面的布局变了(如图),一开始十分兴奋,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霉运,第一次参与了Google的随机测试。但后来打开Google.com又搜索了几次才顿时感到十分气累(通假字,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要用通假字?因为这显得我的文学修养高嘛。众人狂吐,好吧,真相是我不知道这个字是哪个字),因为几次得到的搜索结果界面都是这个版式的。不知道这是Google的正式改版还是只是临时的调整,不过无论如何,截图保存。

PS:但愿不是正式改版,相比起前几次改版,我只能说这次的改版十分失败,视觉效果以及界面排布都感觉十分拙劣。

Update:得到Lamueno的提醒,在另一台机器上进行测试,发现无论是IE6还是FireFox都还是原来的版式,而我的机子上无论是IE7还是FireFox都是这种版式,难道我真的如此幸运成为随机测试者?

再次Update:我清空Cookies后又回复原来那种版式了,汗,我没改过设置啊,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改成这种版式......

Gmai中文版界面改版

Google在去年11月就已经把英文版的Gmail界面给完善了,比如进入邮件阅读时,右上角的"Reply"菜单。经过2个月的努力,从昨天开始,Gmail的中文版(及其它非英文版)也已经正式跟随着进行了更新。

via Ken

IwfWcf:感觉有点Google图片搜索改版后的feel,不过这种设计也很符合Google一贯的设计风格:简洁最美。估计Google的产品将逐渐开始全面简化页面内容。

2007年2月1日星期四

Google失去欧洲范围内的Gmail商标使用权

Google从05年开始在英国就已经不能使用"Gmail"作为其免费邮件服务的名称,因为"Gmail"商标在英国并不属于Google所有,这并不是新鲜事。在去年9月份,Google在德国遇上了同样的麻烦,因为德国的一名风险投资家Daniel Giersch在Google发表Gmail邮件服务之前已经拥有了"G-mail"这个商标。当然,Google认为"Gmail"和"G-mail"是不同的,并曾试图从他手里买下Gmail商标,但失败了。Daniel Giersch随后把Google告上法庭,要求Google停止在德国使用"Gmail"这个商标,德国法庭也已经要求Google在所有德国服务网页上将Gmail这个名称去掉,并且不准向德国用户提供@gmail.com后缀的邮箱。Daniel Giersch之后还通过诉讼,以禁止他人在瑞士、挪威及摩纳哥注册和使用"Gmail"商标。Google随即提出了上诉。

theregister昨天报道,Google上诉失败,已经失去了在欧洲范围内使用"Gmail"作为商标的权利。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OHIM)已正式驳回Google早前与Daniel Giersch争夺Gmail商标权时提出的上诉。这意味着Google继英国之后,必须在德国使用"Google Mail"来代替"Gmail"。并且根据这样的状况,Google以后在欧洲多个国家也将会面临被禁止使用Gmail商标的困境。

via Ken

什么是G-mail?Giersch计划在Gmail.de开通一个混合的通讯方案 – 你已经可以注册,当服务在德国开通后会通知你(现在有Itzehoe镇的Beta版本)。混合的通讯方案允许其他人用各种途径联系你,比如传真,信笺,电子邮件,然后变成你设定的模式。比如,一个人在汉堡发一个信息到慕尼黑,这个信息会电子输入,电子传输,然后被打印出来,然后由邮差送到慕尼黑的收信人手里。更何况,你甚至可以从寄件人的支付中,收取少量的佣金…

via Google Blogoscoped

IwfWcf:人怕出名猪怕撞,傻子都知道不把域名和商标使用权卖给Google可以带来多大的炒作效应。可怜的Google只好当了牺牲品(iPhone的下场是否也会如此?),不过我也在暗自庆幸Google在中国没有失去Gmai商标使用权,要不是估计打邮件地址得很费劲,而且还会造成许多系统邮件无法收到(不知道哪个白痴想出来的不允许更改注册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