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8日星期日

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我就经常因为习惯而不愿做出某些改变,某些即使连我都认为理所当然应该做的改变。但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似乎习惯的力量并没能为某些人所利用。习惯是怎么出现的?习惯经常体现为你重复做的某件事情,或长久以来存在于你脑海中的某种观念,使你不由自主地要继续做下去或继续保持这种观念,即使明知这并非正确之道也仍然继续坚持不愿做出概念。

很多时候我都会对老一代固执地坚守的某种观念感到很困惑,即使我通过我自认为极具理据的说理向其揭示其一直坚守的观念的弊端,其仍十分冥顽不化地不愿接受我的观点。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习惯所影响。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时候,当某种你一直坚信的信念破灭时,当某个你挚爱的亲友将永远离你而去时你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甚至想逃避这个现实。我认为这同样是由于习惯所导致的。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做一些明知道毫无意义的小事,甚至是一些有对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危害的事,但即使被人指出后仍然不愿改正。

我所举的这些例子都能揭示出一个现象:习惯会使人不受理智的影响。习惯在我看来是一种潜意识中的信念,因此其对人所做的判断的影响的优先级别应该是在理智之前的。因此如果能利用这一点,为某个产品或某个服务的用户有意培植一种错误的习惯会怎么样呢?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两个先决条件:

  1. 产品/服务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2. 大部分用户对产品/服务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并持续使用了较长的时间。

后果相信是很容易预见的,通过这种手段将会为你的产品/服务奠定一个后来者极其难以超越的优势。如果这一习惯能培植得足够深入,后来者为了能获得用户的试用机会将不得不模仿这一错误的习惯,而一旦这么做了之后,后来者的创新能力必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如果说交互式应用中先行者最大的优势是用户基础的话,那其它应用中的先行者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户习惯了。这也是为何大多数模仿者要近乎抄袭般地模仿原创者的产品/服务的用户细节,来赢得哪怕只是先行者的众多用户中的极小的一个群体的试用。这正是习惯的力量导致的,而且这种力量强大到令我感到害怕。我发现许多用户(包括我)对模仿者的产品/服务提出的许多改进建议,竟然是更加完整地模仿原创者的产品/服务的某些细节体验效果。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听用户的继续“改进”产品会带来什么效果?这只会造就更多的一模一样的服务,但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理由能说服用户来放弃使用原创者的产品/服务而转为使用一个一模一样的模仿者的服务呢?不是什么产品/服务都能找到语言需求缺失这一大馅饼的。经过互联网泡沫后已经不再是那个靠炒概念就可以获得投资的时代了,Web 2.0的意义不在于造就第二次互联网泡沫,现在的VC在经过互联网泡沫后也清醒和谨慎不少了。单纯地想依靠模仿热门产品来盈利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只有一个选择了:不听用户的。当然,这至少得建立在你满足了用户最基本的需求的基础上(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最严重的习惯),否则就连作为一个模仿者最基本的要求都还没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创新都不能奏效。尝试和用户的习惯做斗争就商业角度而言永远都是愚蠢的,因为尝试这么做而头破血流的例子数不胜数,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IBM的OS/2系统。我想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一款优秀的系统,但其下场和那些最差的系统没什么区别。微软正是由于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建立一个软件帝国。

而要改变用户的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获得垄断的地位。然而对于模仿者而言,仅仅是不听用户的还不能达到这一效果。就这一点来说,所有后来者最终能成功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发掘到用户尚未发现的巨大需求并最终将其转换为用户数量上的垄断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要尝试在还没有获得垄断地位的基础上去改变用户的习惯。这点是所有模仿者都应该认识到的。模仿者和后来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只听用户的,而后来者和反胜者的区别则在于是否能改变用户的习惯。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许可协议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1 条评论:

匿名 说...

第一句说到我心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