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发布了2006年的171个汉语新词,似乎对于这些新词的普遍不了解,伤害了那些处于潮流尖端的新新人类们的自尊心,于是一股犹如幼儿识词般坚决而坚定的学习热潮开始了。iStef同学估计做实验做得无聊,甚至花了2+小时来在网络上搜索这些新词的含义,为这些新词全部加上了注解链接......
但我对于这股学习热潮实在感到十分莫名其妙。我和这些新新人类一样,对于这些新词大多都是不了解的,而当初吸引我注意到这份171个汉语新词列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其中包含了“谷歌”。我实在不明白为何会有人用所谓要跟上潮流这种如此荒唐的理由来学习这份171个汉语新词列表。
并非我对追赶潮流存在偏见,我不反对追逐时尚、潮流,我之所以觉得荒唐是因为从来没有任何对这份新词列表的注释,提到过这份新词列表中的新词是流行用词。教育部对这份新词列表的定义仅仅是2006年中产生的部分新词语,并没有公布收录的标准,因此被收录的新词语不等于流行词语。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不流行,那这些新新人类还有什么学习的意义呢?
新新人类们虽然在所有社会成员中只属于一个少数群体,但这个群体的少数也只是相对全社会成员而言,其绝对数量还是十分庞大的。其成员识别的标致主要是带有这个群体独特的生活习惯、态度以及在交流中使用一些特殊词语。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特殊词语至少是在这个群体中广泛流行的。但这些新词更多的偏向于一些更加小众的特定群体的用词,甚至连在这些群体中是否流行都无法确定。
那既然如此,在大多数新新人类对此都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有什么必要自己削尖了脑袋一心要往里钻呢?对一个词语的流行程度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是传播渠道。这些词语的传播渠道过于单一,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其能成为流行词语。而一个词语如果流行那是不需要学习的,在其所流行的特定群体中的成员自然而然都会对其有所了解的。
在我看来,学习这些新词和学习一些历史年代古老的冷僻词语没有多少区别。因此这些新词和那些古老的冷僻词语有一个共同点:使用范围极其狭小。要是真的有那么几个新新人类将这171个新词都学会了,我想也是毫无用武之地的。在大部分新新人类都不了解这份新词的情况下,如果你了解了,那岂不是代表你成为了异类,反而会被驱逐出这个新新人类的群体中吗?甚至可能在大多数没有学习这份新词的新新人类眼中,你和那种食古不化的守旧一代没什么区别。
我想之所以会有部分新新人类表现出了如此高涨的对这171个新词的学习热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 这部分新新人类追逐潮流过了头,希望能把握潮流的趋势,成为引领潮流的人。于是一看到新的东西就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判断,直接将新等同于时尚。
- 无知所带来的恐惧感。由于对于列表中的大多数词语的不了解,在短时间内让其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而这种认识是其以前所不具备的。因此造成的震撼效果过于巨大,以致于希望能尽一切办法摆脱这种无知的恐惧感。
然而,我认为尝试去通过了解这些新词来摆脱这种无知的恐惧感却更加凸显了其无知。不但没有从这种无知所带来的震撼体验中得到一些感悟,反而还继续失去理智般地去追逐这种毫无意义的新词。在这种未知下却反而能表现出的犹如初学者般虔诚的心态,不禁让我感到十分悲凉。就算让你把这些新词都学会了又能怎么样?汉语中有那么多词语,日常用到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没有人能懂得所有的汉语词语,但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没有人尝试去学习所有自己不知道的词汇,也没有人因为还存在自己不了解的词语而感到不安。
如果对这些新词的不了解让你感到不安,那为何对于那些更加庞大的你所不知道的词汇你并不会感到不安呢?不要以词汇的创造时间为借口,有一部分所谓的新词其实是复古效应造就的。那为了能走在潮流的前端,你是不是也很应该学习所有那些古老的冷僻词语呢?此外这份公布的新词列表也是一份不完全列表,我相信这份列表中的新词仅仅是占了每年创造的新词的话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你对新词的未知感到恐惧,为何不尝试去学习那些未被公布的新词呢?
说白了,仅仅是因为这是一种过度追逐潮流的心态所导致的。因此你只会对被推送到眼前的信息感到敏感,而不会对那些未触及到的信息感到敏感。这不正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掩耳盗铃的心态吗?开创一个新的潮流趋势,所需要做的不是研究别人已经研究透了的东西。而是要自己进行观察和发现,从一些不被关注的事物中寻找到引爆流行的热点。如果连这种最基本的觉悟都不具备,我想你也不够资格成为这些新新人类的一员。
版权声明:本作品作者为IwfWcf,首发于IwfWcf's Blog,转载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许可协议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2 条评论: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2006年的171个汉语新词
看到这个比较心寒。看了链接里面的词,这些居然都值得 教育部 来 收集、发布。
教育部真有捡破烂的气质。
发表评论